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章 他乡遇故知 (第5/7页)
花了不少银子,有些还是问郑成功匀的,他给的价钱也还算公道。 刀枪这些自不用说,也给你补了一批精良的,专门供咱自己的家丁水手应该也够——你自己信里说的,黄州武库里那点存货,够装备乡勇新兵应该够用的。 甲胄方面,弄了几十副昂贵的红夷甲,还有三百来套军中的铁札棉甲,一千副没有铁札的低价棉甲。火器一共花了六万多两银子,甲胄更贵,这种事儿多来几次,你家百万家产怕是也顶不住呐。” 明末官方的火器定价并不贵,按照《两浙海防类考续编》,万历初年戚家军的采购,每支鸟铳材料费才九钱银子。哪怕崇祯末年通货膨胀,最多也就三两。 不过官方定价只是计算了材料的费用,也就是钢材和工具折旧的钱,没算工匠的人工开支。 沈树人这种不能走正式政府采购的路子,肯定享受不了那么低的报价。实际上鸟铳这种加工复杂的武器,工费会是材料费的数倍。 而刀枪、棉甲之类,才是材料钱占大头。一套上等嵌铁片的棉甲,光是主料就要八两银子,辅料全算上至少要十几两。 明末的铁甲已经不会把甲片弄得太小,所以打磨起来没有宋和明初的铁甲那么费事,也不用给甲片钻孔穿线缝纫。 只要把大铁片直接衬在几层辊压结实的棉花之间,然后缝上一道道纵横的网格固定住就好,跟后世的防弹衣插板原理有点类似。代价是接缝处防御力比较低下,比札甲还低不少。 张煌言把账目大致说了之后,也是劝表弟以后还是想办法自己造工坊聘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