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_第111章 讨虏檄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1章 讨虏檄文 (第3/6页)

乃至于全天下的士子血液中注入尚武的基因。

    儒家与尚武,其实从来就不是二元对立的。

    古时的儒者,连孔夫子都是左手卷右手剑。

    听闻圣上已经到辟雍,国子监的学生顿时蜂拥而至。

    很快,整个辟雍大堂就被学生挤满,大堂里站不下,不少学生就只能站在外面。

    南京国子监最鼎盛时有九千多学生,到了崇祯年间,学生数量出现了大幅下滑,但是仍还有两千多人。

    不过,大多是官宦世家子弟。

    郑森就是这两千多人的一员。

    而且郑森抢到了一个好位置。

    此时距离崇祯甚至不足十步。

    看着近在迟尺的皇帝,郑森再难掩胸中涌动的情绪,好男儿就该披这一身甲胃,跟随圣上前往徐州,为大明戍边、流血!

    这时太监搬来一块木板竖在辟雍。

    崇祯拿起炭灰就在木板上写下两个字。

    写完字,崇祯环顾左右问道:“有谁认得这两个字?”

    “圣上,草民认得。”郑森举手答道,“圣上所写乃是中国二字!”

    “不错,这正是甲骨文中的中国二字。”崇祯指着木板朗声说道,“猎猎旌旗下,一队手持金戈的甲士守卫着中央一方区域,这便是中国。”

    “这便是中国,我们的国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也将会葬于斯的祖国!”

    “可是现在,流贼新败,二十万建奴大军已叩关入塞,占我土地,杀我父母,欲逼我汉家儿郎剃发易服,更欲毁我泱泱华夏五千余年之宗庙社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