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_第182章 烈火烹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2章 烈火烹油 (第2/7页)

在满打满算也就五个月,半年时间都不到,把业务拓展到了杭州、苏州以及徐州不说,储户也超过了十万人,对了,不知道总储蓄额已经达到多少?

    当下崇祯问道:“总号加分号的存银有多少了?”

    还是康曦回答:“已经超过两亿五千万两足色银,而且总额还在继续疯涨,下个月就很有可能超过三亿两!”

    “啊这?!”崇祯这下就不再是意外,而是吃惊。

    皇家银号的存银居然已经超过两亿五千万两了吗?

    虽说这只是存银,本质上仍旧属于存入银子的储户所有。

    但既便是按照最高标准的六成准备金,也意味着崇祯可以调动至少一亿两足色银,这在一年前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就在一年之前,崇祯连20万两饷银都凑不齐啊。

    不过仔细一分析,崇祯就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皇家银号的存储业务之所以如此火爆,并不是大明皇家银号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而完全是因为市易所将债券交易与皇家银号做了强行捆绑。

    如果没有捆绑债券交易,恐怕也就康百万的关系户会偶尔来照顾皇家银号的生意,其他的缙绅商贾宁可把银子藏在地窖里积灰也不会拿来存入皇家银号。

    其中原因也很简单,中国人历来就讲究财不露白,尤其不能让皇帝家知道,拿自己家的万贯家财存入皇家银号,是盼望着被皇帝抄家灭门么?

    但是市易所的强行捆绑,却改变了这一行为逻辑,先是盐商、徽商、浙商、闽商以及粤商为了喝到债券交易的头汤,纷纷在皇家银号存入大额的足色银。

    然后这些巨商的举动又产生了示范效应,诱导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