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天下响应 (第1/6页)
当天中午,崇祯下的《讨虏诏》便以八百里加急驰向江南半壁以及湖广、云贵、两广等各个边远省份。 当天下午,诏书便到了江阴府。 江阴典史陈明遇与江阴训导冯厚敦有旧,诏书到江阴府学时,陈明遇正好看到,回到江阴府衙之后又转述与同僚阎应元听。 阎应元听罢默然片刻,起身曰:“吾去矣。” “兄何往?”陈明遇急起身问,“南京否?” 阎应元只顾往前走,头也不回的道:“然也。” 陈明遇道:“圣上所召乃不仕之士子,兄乃典史。” 阎应元道:“吾今弃官,则为不仕之士子,可也。” “兄稍待,吾与汝同往!”陈明遇当即也脱掉官袍。 两人刚出府衙,忽然听到身后朗朗吟诵声,回头一看却见府学训导冯厚敦带着十几个生员顺着大街走过来。 “冯兄欲何往?” “陈兄欲何往?” 冯厚敦和陈明遇几乎同时发问。 随即两人又同时回应道:“南京!”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说:“同往!” …… 当天傍晚,诏书便到了松江府。 松江府学生员夏完淳年方十四,看完诏书不禁热血沸腾,当即回到家将诏书一字不差默与父亲夏允彝。 夏允彝是崇祯十年进士,因父丧丁忧在家。 同因父丧丁忧在家的陈子龙恰好也在夏府。 陈子龙与夏允彝不仅是同乡,而且是同年,乃通家之好。 看完夏完淳默写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