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擂台赛第2期北京北京二 (第3/3页)
染,也不是某个电影特有的感人乔段。只是草丛的小喷泉突然开始喷水,长椅正好在它的半圆之内,于是我瞬间成为了“诗人”不过也好,与他相望,更有一份亲切感。只是从最基本的园林建筑方面来讲,这是一大败笔。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像做作业似的把长椅摆在喷头附近,也许是后来为了整体美而临时添加的,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实用性。幸好是在还算温暖的秋天,如果是寒冬,一个游客凑巧也在那里欣赏风景,衣服、头发被被突如其来的水打湿,我想他应该没有多少好心情去继续接下来的行程了吧。 之所以对颐合园有如此的感受,是因为在回来路上,在万泉河边,被眼前的景象又一次给整无语了。河床中的水少的可怜,与之相对的是一阵淤泥散发的恶臭。固化的河道,俨然看不出多少生机。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路旁的行道树竟然是杜仲,稍有常识的人就知道杜仲的树皮是名贵的中药材。将它们种在这里,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绿化,还是为了向市民介绍更多新的“行道树”?说起绿化,它既没有国槐的威严,也没有垂柳的洒脱;论价格,它远不如白腊廉价和便于管理。 当然,更多的事物是美好的。太多人去赞扬,就无需我过多的重复。在这次实习中我感受和困惑是,人们的需求和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是我们要探索和考虑的问题。如何沿用其原有的状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再根据不同的地方的特点来设计。而究竟具体应该怎么做,还待谈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