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宇宁文集_新乡.印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乡.印迹 (第2/4页)

不算太高的四层建筑,以及那些过时的装潢也会让我联想到五年前的中站。虽然在时间的流逝中,她的模样越来越模糊,城市化的发展早已遮盖了她越来所有的痕迹。正如象征着她那棵三十多年的老桐树永久的停留在了我们孩提时代的记忆里。毕竟,进步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过去了,它就永远的过去了。渐行渐远,最后留给我们的只是模糊的、残缺的记忆,正是因为它的模糊和残缺,才注定了它的唯美、它的珍贵。被我们每个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深深的、默默的珍藏在了脑海里。

    美中不足的是街上没有太多的行人,不过也好,她至少不像郑州那样嘈杂。这种安静,反而让我更加喜欢。“如果说济原人曾经是焦作人,那么是不是可以假设焦作人曾经也是新乡人呢?”当然这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属于我的主观的想象。毕竟,在现代史上焦作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所以有很多文化的根源是他们共有的,并不会因为地域的差异而被割裂或者加以区分。所以,想要寻根,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归属感,我觉得焦作人和新乡人应该加大交流,彼此去更深的理解和融合,而不是因为单方面的历史原因而僵滞和搁浅。只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才会让我们真正了解到我们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

    匆匆的行走,在新乡的旅行如蜻蜓点水般。所有的感悟也只是点点思绪的连接和过渡,也许没有太大的连贯性和客观性,但它起码是真实的。虽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