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三十一节 黎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节 黎寨 (第1/7页)

    第三天,勘探队来到了昌化江中游的一个黎寨,这里就是向导的母舅所在的寨子。勘探队决定在这里歇脚,打听下面的路程情况,再找个向导。王伙计对过了黎寨之后的道路就不甚熟悉了。

    这个黎寨和慕敏见过的临高的黎寨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门口的文面的黎族妇女和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还真得很难和本地一般的汉族村落相区别。

    这里的村寨很大,将近百余户人家,房屋罗列整齐。村外的河畔平地尽数开肯成了水田植水稻,不象其他地方的黎族那样种“山栏”,看得出无论是生活水平和农业生产都要高出其他黎人一些,

    仔细看的话,就是美孚黎的房屋虽然是汉式的,却比汉人的房屋要建造的简陋些。这里男人都梳一个发髻在脑后,戴耳环,女人用黑白相间的布巾缠头,不分男女都穿一种黑色的对襟无纽上衣。

    “美孚黎的来源是挺有意思,”方敬涵说,“据我看的一些资料推测说:他们很可能是先秦两汉时期最早来海南岛的一股汉人移民的后裔。”

    美孚黎的名称也透露出了他们是岛上的后来者,“美孚”是他们的自称,意思是“住在下路的客人”,显然他们的到来要晚于其他黎人。美孚黎在昌化江两岸占有较好的田地,能够种植水稻,不种“山栏”。纺织技术也优于其他黎人。过去的民族学调查中还发现,他们的织布机非常类似汉代的中原的同类机型。美孚黎的原始公社成分很少,社会差异明显,有祠堂,修族谱,排班辈,宗族间还有矛盾。

    叶雨茗说:“那他们一定会说汉语了?”

    “两汉的汉语?够呛!”熊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