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节 人体解剖 (第2/7页)
的长方形解剖台。穿越众自己的瓷器窑还没有开工,贴面的方瓷砖是通过商人在福建定制的――那里的窑要常年订做外国瓷器的经验,试造新产品比较容易。做出来的瓷砖果然是“瓷砖”――不是表面挂釉,而是真正的一块“瓷器砖”。 穿越众们不知道明代的瓷窑里已经有过瓷砖的制造,遗留至今的最有名的“瓷砖”就是南京的大报恩寺塔的铺地瓷砖――还是青花瓷的。 解剖台平面上有很多沟槽,装有一个水龙头和喷洒用的软管,可以在解剖的时候不断冲洗尸体。 领近解剖台的一头,放着一个物料橱,里面分层放置着各种解剖器材和取样容器。在解剖室的隔壁还有准备室和标本储藏室。 建立这样一个解剖室,花了时袅仁很大的力气才获得了执委会的同意――这不是建立一座药房、一个手术室,可以马上让执委会看到立竿见影的效用,但是却是在本时空重建现代医学的重要奠基石。 整个房间的灯光非常的亮,足以看清解剖台上的所有细节。 解剖台上用粗白布盖着一具尸体,这是刚刚用专门的绞车送下来的。死者是一名在百仞城基建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干活的时候突然猝死。他并非本地人,所以尸体才能落到医院手里。这种机会不是很多――时袅仁最头疼的一点就是无法保存尸源。本时空一点都不缺尸体,有时候打了一仗之后可以说是满地都是,但是没法保留,他们既没有冷库也没有足够的防腐剂。而临高的气温始终又不低。只好找到一具用一具。 河马先换上了衣服,戴上乳胶手套和口罩。把白布掀开。死者还是一个青年,很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