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一百七十二节 万人体育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二节 万人体育场 (第4/7页)

才能实用,否则旗帜会象船帆一样被吹得鼓起来。

    考虑到这里的夏末秋初会有台风,所以这些木架被设计成可拆卸式,不用的时候可以拆卸下来储存在建筑的内部――虽然是夯土内构,但是其中也开辟了一些房间和通道。

    设计通过之后,梅晚开始着手施工。夯土结构的一个好处是工人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可以大规模的使用普通的力工。福建过来的客家人普遍有建造土楼的习惯,比较有经验。用这些人作为夯土的领工。再配合从公社和外来招募的农民,工程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最忙碌的时候,整个工地上有近一千名民工在工作。在各个采石场上也有超过两百人采石和切割石块。另有百多人在海边采集蛎壳烧石灰。wap..OrG

    为了争取进度,梅晚还动用了工程机械来协助,挖土、堆砌和简单的压实都使用机械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收到石匠的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梅晚发现一些大型复杂的构建石匠加工不了。当地的石匠加工过的最大石料也不过是修桥用的石拱梁,而且也有好多年不做了。

    “要是有钢筋就好了,直接做混凝土预制件。”梅晚从堆料场回来,感到很遗憾。

    “现在钢材这么匮乏,冶金部门根本不愿意做钢筋。”燕雀志说。

    “用竹子做怎么样?”梅林说。他是个小小的施工员出身。在高人如云的临高建筑公司里自然只能充当底层工程技术人员。

    “竹筋混凝土?”梅晚想了下,他倒也的确听说过这种工艺,用竹子取代钢筋做预制件结构。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流行过一阵,大跃进的时候为了解决物资匮乏的问题,在国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