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九四章 老十一去沙州 (第3/4页)
”劝道,“你看裹儿、老十他们满心期待的,你若不去,会扫了大伙儿的兴的。” “那好吧!”太平勉强答应,“本宫就这就去叫人准备。” 幽怨地看了一眼吴宁,转身出得正厅。 吴宁在厅里又独坐了一会儿,心里想的,还是吐蕃攻打阳关之事。 ...... 阳关,还有玉门关,无论是当世,还是后世,几乎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 一来,这是中原的西大门。 两关直线距离不足百里,扼守于天山与昆仑山余麓。 汉时两关并行。 阳关扼住天山南麓与昆仑山北麓之间的狭长区域,是于阗、羌狄入中原的必经之路。 玉门关则扼住天山北麓的西北区域,主要防范匈奴和西域各部。 到了唐代,因玉石贸易的兴盛,还有吐蕃的崛起,阳关与玉门关又与夹在两关之中的沙州,形成了两关一州,三点一线的协防之势。 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万夫莫开。 而阳关与玉门关闻名于世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太多文人墨客因两关而流传佳句。 “春风不度玉门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说起来,这两句请很有意思,一个是从气候的角度,一个是从人文的角度,各说明了两关到底是有多偏僻。 春风不度,意思是源自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永远也到不了这里。 所以,出了两关,便是千里罗布泊和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而“西出阳关无故人”....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出了阳关之外再无汉人。 那为什么没有汉人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