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 (第2/4页)
中与东家的交情的,当即只是佩服得直点头:"姑娘真是聪慧。" 宋账房却有些疑惑。他是知道东家这位大姑娘有些医术的。毕竟是医药之家,单是家里的行医手记就装了一屋子,大姑娘对这些东西若有兴趣也是正常的。 然而这辨症之事,可不是仅仅看几本医书就能学得会的,倘若如此,岂不人人都能做郎中了?那些老郎中,哪个不是行医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积累了无数经验,才能在辩症上做到精准无误?而蒋家因不能再行医,大姑娘就算立心要学,也只能在家里十几二十个人身上试手,怎么可能辨得出那许多病症? 风寒风热,有些行医数年的郎中都还会混淆,大姑娘却是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方子开错了。再说刚才那个什么血脉栓塞血液凝结的病,单凭在苏老郎中处见过相似的病例,就能判断出来了? 宋账房毕竟是在药堂做过几十年的人,从前看坐堂郎中们诊脉也见得多了。俗话说没吃过猪rou,也看见过猪走路,大姑娘今年才十三岁,哪里来的这等医术呢? 虽是有些疑惑,但宋账房本人毕竟没有见过苏老郎中治疗的那个病例,心想或许此病症状典型,一见即知也说不定,便暂时将这些抛开,又跟桃华谈起账房的银钱调动来。 桃华也无意多说。她虽然常来药堂,但极少插手柜面上的事。倘若今日不是看着孩子烧得厉害,药方又是错的,也不会开口了。至于后头那个十五的病症,因是重症,说明也是为了对得起良心罢了。宋账房不提,她自然不会再说。 一上午闹了这两件事之后,一切便又重回正轨,两个伙计按部就班地招呼着上门的客人,桃华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