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2章 富国富民又富商 (第4/4页)
丝绸价格六两银子左右。贡赠使司以十两之数,从商人手中收购丝绸。再以十五两之数,卖给弗朗机商人。赚取差价。” 严嵩的学生鄢懋卿提出了异议:“王爷,这样一来商人们还不得拼了命往贡赠使司送丝绸?” 殷正茂也是个算盘精,他道:“王爷,把近一半儿的利给商人,是不是太多了?” 朱载圳微微一笑:“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商人们一定会削尖脑袋往贡赠使司送丝绸!为了多送丝绸多赚钱,他们还会向你们三人行贿。 为了防止出现乱象,我打算仿照盐引制度,发行贡赠贸易照子。每张照子为五万两的数额。商人们有多少数额的贸易照子,就往贡赠使司送多少货物。 我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近一半儿的利润给商人当然太多了。这一半儿利润,我是想将大头送给种植桑树的百姓们。 商人建织坊、织丝绸,要雇人养蚕吐原料蚕丝。桑叶就成了关口。 如今每石桑叶市价是一两银子。官府要制定‘桑叶最低收购价政策’。商人收购桑叶,不得低于每石一两六钱银子。”(明代一两是十六钱) 朱载圳所说的“桑叶最低收购价政策”,参考的是后世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殷正茂思索一番后,情不自禁的竖起了大拇指:“王爷高明啊!商人们有利可图,绝对能够接受涨了四成的桑叶。 也就是说,与弗朗机人贸易,每匹丝绸有九两的赚头。其中五两归咱贡赠使司,二两九钱归种植桑树的百姓,一两七钱归商人们。这是富国富民又富商的德政!”俺叫刘可乐的我的父亲是嘉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