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9章 全军覆没 (第1/4页)
两军作战,自然各有考量。 何邦他们一心想着在乌龙山设伏,以巧取胜。 匈奴军队又何尝不想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匈奴军队确实如刘涛分析的那般,在战争中重点强调骑兵的速度和机动性,往往是抄近路、出奇兵,闪电作战,以快取胜。 然而,刘涛忽略了一点,冒读自小崇尚汉族文化,熟读兵书,长于洞察分析对手的心理,这就弥补了匈奴勇而无谋的缺陷。 当探得朝廷军队在距离石州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就知道对方是想要耍计谋了,于是便将计就计。 偏偏选了卫军容易设伏的乌龙山山涧这条路。本来可是在第二日一早就到达乌龙山的,只是那四万军队完成对乌龙山和何邦大军的迂回包抄需要时间。 所以,才会出现当何邦发出攻击信号时,匈奴军队就举起了盾牌,并且一点也不慌乱,策马狂奔。 刘涛发现箭阵一片混乱,回头一看,漫山遍野的匈奴军队已经杀到了近前。 他带领的是弓箭营,近战弓箭的优势就没有了,将士手里只有短刀,只片刻的功夫,弓箭营就丧失了战斗力,四处逃窜保命。 和刘涛他们同样遭遇的,还有王参将率领的三千将士,滚木雷石还没有丢下去,就被匈奴军队包了饺子,伤亡惨重。 说是漫山遍野的匈奴军队,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误判,当刘涛他们发现匈奴军队突袭时,心里就慌神了,正如他第一时间的想法“完了”一样,已经丧失了斗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