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章 (第2/3页)
子前,一跪就是一整天,洪锦文傍晚才叫人扶他进去,有一堆烂摊子等着他来帮忙,说了些苦口婆心的场面话,该过去的事都过去了。 这事儿新新鲜鲜传到二爷耳朵里,彼时正和几个外国商人谈货船租赁,气得没了耐心。唐轶凑过来提醒,说这买卖洪锦文还沾点股份,傅荣卿蛮不讲理终止了谈话,点名要洪锦文来谈。 洋商是中间人,哪能直接请委托人来,甚至让了点价,二爷不缺那点钱,客气送走几人。 次日洪锦文差人来传话,诚心诚意约地点谈,傅二爷眼珠一转,对这事儿上了心。平阳又不止傅家租借货船,洪锦文非傅家不可,算盘隔着一条东兴街都被他听到了。 傅荣卿故意没应,借口没空,见面谈的日子推了一天又一天。 人闲得在梨园听曲儿,平阳少有唱昆山腔的,二爷心里惆怅,拿着戏折子点了一出经典昆曲《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二爷的视线跟着饰演杜丽娘的闺门旦,尤其拿折扇的手,秀窄修长,一举一动好不柔美端庄。 唱到皂罗袍那段,丽娘手中的扇子缓缓打开,唱出了韵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唱词说的是繁花无人赏识,短暂的美丽都浪费在了破败的断井颓垣。二爷的心跟着动容怅然。 他对商昀秀的喜爱何尝不是付与断井颓垣,人家到底是看不出来还是根本没在意,这些不重要,反正都是对牛弹琴了。 傅荣卿低头点了一支烟,擦着火机磨轮,皱着眉一言不发。唐轶提着茶壶倒了一杯热茶,“爷,是唱得不好吗?” “谁说不好?” “那您这副表情?” “看戏啊,你琢磨我做什么。”傅荣卿知道唐轶山猪品不来细糠,懒得跟他解释。一只手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