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097【发老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97【发老婆】 (第2/6页)

随者,他们分到的土地,只比其他农户多一点点。官职便是给他们的补偿,村长每月可领两斗禄米!

    (按,一石约为153.5明斤,两斗米就是30明斤。也有一石120斤的说法,可能是用小斗计算。)

    另外,由于人才紧缺,这四人还兼有军职。

    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一小队,一百人一大队。

    张铁牛、江大山、黄幺、黄顺、李正,都被任命为大队长。

    其中,张铁牛统领百余人,划归为赵瀚直管的标兵。

    从嘉靖中期到崇祯初年,大明军队的作战主力,其实是各省标兵,而非武将们的家丁。

    标兵制脱胎于营兵制,由名臣翁万达首创。

    即总督、巡抚、总兵、副总兵、参将,因为军队不堪使用,于是挑选标兵亲自训练和指挥,跟卫所制、营兵制是并行不悖的。标兵的后勤,也由这些主官亲自负责,标兵兵额少则数百,多的时候能有上万。

    翁万达就统领过上万标兵,以文臣的身份,军事实力傲视九边。

    就连南方诸多省份,总督(巡抚)也有标兵配额。

    很有意思,放眼全国,唯独江西督抚和总兵,没有资格招募标兵,蝎子粑粑独一份……这也算赵瀚的优势。

    隔壁的湖广也弱,湖广督抚和总兵,不得招募标兵,但勋阳巡抚有少量标兵配额。

    崇祯二年底,各省军队进京勤王,主力便是各地标兵。

    它们是大明军队的最后菁华,直接被折腾得垮掉大半,接下来打仗只能靠家丁卖力。

    当然,标兵制还没彻底崩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