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章:残碟出水 (第2/6页)
热,可连续航行1年; 动力室后面两间完全密封、静电静磁的舱室,一间是“相磁发射”装置,通过外壳突出部,在飞碟四周形成厚达5m的磁力场域,阻滞一切物理冲击,延缓高低温与电磁脉冲; 另一间是仿暗能量装置,对抗星球引力,主导飞碟起降。 此外,飞碟内还储能电池若干,分隔式排列,转化外壳吸收能量,储备待用,与粒子发动机共同为整碟提供能源供给。 飞碟可搭载20人以上,留存很多储物空间,驾驶飞碟仅需要1-2人便可,启动自动驾驶则更方便。 整体设计重在舒适安全,以防护为主,对于外部攻击,除了释放诱向靶以外,主要还是依靠抗打击能力。 飞碟底舱,装配一套小型高能弹发射装置,配备2枚自锁定高能弹,爆炸后可瞬间形成近30000℃高温持续5秒。 飞碟内部,共计配有10套太空服,生存时间根据原生体、一二代进化不同体质决定。 另外,还有一座逃生舱,可供2人在太空环境下生存一段时间。 整艘飞碟样式,与地星总署赠送的蓝色客碟基本一致,与星际现有普通标准飞碟大部分雷同。 飞碟合金材料提升1级,达到战碟标准。 最大的区别,是1台粒子发动机夸克聚变力源,上升到中级,实现了动力与速度的跨越。 就好像给1台普通轿车,安装了飞行涡轮发动机,立马将速度提升到骇人听闻的地步。 驻守舰队几十名飞碟技术专家与维修人员,很快研究完这艘飞碟的所有架构。 他们作为这个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