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子书银月 (第4/6页)
在睡觉前,子书银月需要接受1个小时的地星文化教育。 父亲主要跟小月儿讲述本地的历史典故、童话故事、人文地理、名胜古迹,听得小女儿或津津有味,或哈哈大笑,或心驰神往,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一面。 母亲则以文学辅导为主,通过本地化制造生产的自动翻译器,与女儿共同朗诵经典名著、经典语句,有时还听听名家的赏析解读,拓宽知识范围。 “小月儿,今天晚上学习华夏诗词《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子书银月听完了意思讲解,不解地问道:“mama,种田为什么这样辛苦啊,我们希金帝国,都是机器人在楼房里播种灌水,好像不用人去外面晒太阳啊。” “这个诗歌创作时期,在华夏古代,当时百姓没有机器人,靠双手双脚劳动,才能种出粮食,而且产量也不高,很辛苦的。” 子书银月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难怪不停地流汗。” 母亲有些头大,赶紧转个题目。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子书银月学着视频中的古人模样,用蹩脚的华夏语言,摇头晃脑地跟念起来,一幅小学究的派头。 濮阳梅苏看向小女儿陶醉其中的神态,噗嗤一声忍不住笑出来。 “别装模作样了,学下一首吧。” “好咧,蛮有韵味的。” 《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