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 (第3/4页)
“这样一想倒也不是不可能,他娘的,如果战报是真的,那这小子运气也太好了!”,彭总忍不住笑骂道。 “可不光是运气好啊,十五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也不能忽视,据十五军的电报上说,自起兵到现在,累计阵亡和伤残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三万,这才区区半年时间啊!而且是在没有打过一次败仗的情况下……”,太祖叹息道。 但不管如何,中央首长们的心情还是大为好转,这不光是因为捷报本身,也因为红十五军的飞速发展,多少可以压制一下张国焘自恃兵力雄厚而萌生出来的野心。虽然因为采纳了胡卫东电报中所说的“即俘即补”与“诉苦三查”,红一方面军此时的兵力足有近三万人(注1),比历史上要强了不少,但与兵力多达八万余人、而且装备更好的红四方面军相比,还是明显差了一大截的,但现在外面还有一支更强的红十五军在,张国焘就未必有那么大的胆子了,结果后来张国焘果然没敢下手,中央红军也不必像历史上那样为了免遭他的毒手而急匆匆地只带了部分兵力北上,使得陕甘宁根据地有了比历史上好得多的基础。 唯一遗憾的是,张国焘因为担心昔日自己残酷的肃反遭到清算,始终不肯跟着中央红军一起北上,而令数万名四方面军的指战员毫无价值地牺牲在其错误的“南下”路线上。其间或许是历史的强制力发挥了作用,张国焘终究还是另立中央了,最终同样因为第三国际的反对、党中央的斗争,以及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连续受挫后的反思而草草收场…… 纵在苦思红军前途、又要与张国焘坚决斗争的同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