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_出笼记 第5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出笼记 第59节 (第1/8页)

    而第二台重量五千吨的大型铁轨铺设载具。则是将钢轨固定好。

    这两台重型载具之间相隔二十公里,而负责道路施工状况监测,对特殊地点加固施工的工作,也是在这二十公里内。

    在浩瀚的高原上,雄壮的昆仑山背景中,壮观雄伟的不是这些重型机械!而是人心。

    这样的施工段有五十多处,预备从关中直接进入高原的工期预计两年内就能完成。

    ……

    洛水改组之后,和风后这样的重工业集团合作的更加深入了。

    败家卫铿带来的春风,吹的风后集团日子越来越好。

    由于高原地区铁路修建物资补给困难,很多冻土区域水体自然轮换的速度太慢了,不适合架设(廉价用几年后就拆)临时公路来辅助建设,所以直接用上了飞艇。

    卫铿按照苏俄基洛夫飞艇为基本参数,提出了务实的标准指标。载重指标要大,最起码要五百吨,一千吨最好。速度和机动能力需求不大,可控、稳定、安全等特性要优先保证。

    这个技术指标对当前的神州来说很丐版,但是风后集团却用上了十足的精力。因为,西经联订购的实在是太多了,首批就是一百架。

    而按照西经联现在规划中,按照部署在高原上的自动化飞艇物资传输塔的密度,风后集团的技术人员估算这最起码是四千艘飞艇的需求。

    卫铿这边呢,在产业布局方面也试着布局了三个飞艇制造工厂,装上特斯拉蓄电设备和反重力系统,显然是“不相信风后集团的供货量”。

    白经奇为了让卫铿相信风后的实力,一个个视频通讯打过来嘘寒问暖,反复保证:“自己亲自督办,一定会按时按量的,为卫老弟接上高原上的那条腿。”

    在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