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疆臣。_第十八章 名将含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名将含冤 (第11/16页)

史馆有鄂容安的档案,里面写着,百姓在他当河南巡抚的时候,也受了不少好处。而且……就在那件事之后六年……”

    “伯元,你能不能一次把话说完?听得我累得慌。”

    “那之后六年,是乾隆二十年,那年大军平定准噶尔,阿睦尔撒纳先降后叛,突然袭击了伊犁的朝廷军队。鄂容安当时便在伊犁,那时朝廷驻军只有数百人,根本无力相抗。最后……他自尽殉国。”

    杨吉这才明白,鄂容安既已殉国,按惯例,便是国家忠烈之士。之前所作所为,即便有失当之处,也只好既往不咎。何况阮玉堂罢官之后,还复了官职。和为国殉难相比,罢免阮玉堂的事,就更是不值一提了。更何况,鄂容安原本也只是错听流言,而非有意陷害。

    也就是说,阮玉堂的事,朝廷里估计是翻不了案了。

    沉吟半晌,杨吉又问道:“那当日掌管都察院的,又是何人?”

    “当日的左都御史吗?”阮元似乎更不愿说这个名字,可沉吟了一会儿,还是说了出来:“是刘中堂的父亲,刘文正公,名讳是上统下勋。”

    杨吉这才明白,为什么当日康山草堂之上,刘墉听说阮元爷爷姓名之后,会有那样的反应。

    “那……”杨吉有些不解,问道:“你是说,刘中堂的父亲,是个昏官?”

    “不是,刘文正公是本朝数得上的好宰相,他做宰相的时候,提了不少有用的意见。也严查了不少贪官污吏,就是我们扬州寻常的百姓,提起他也都是赞誉有加呢。”清代原本以大学士为文臣之首,进入乾隆时代,军机处已经成为最高决策机构,但如果同时身兼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还是可以称为真宰相。而且这种大臣,实权绝对不小,刘统勋身兼大学士与军机大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