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青云文集_浅析贾雨村评宝玉之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浅析贾雨村评宝玉之言 (第3/5页)

恶当时的八股文。“文章”就是八股文。一些先贤所作的经典之作,宝玉还是读的,一些闲书,宝玉也读,所以他识事。就如他自己说为什么妙玉和他还不错,就是因为他些微有知识。这里的读书,贾雨村可能也是有误解,但识事是有的。

    第二,致知格物。出自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致知”就是获得知识;“格物”就是推究事理,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朱熹有言:“格物是物物上穷其至理,致知是吾心无所不知。格物是零细说,致知是全体说”还是在说宝玉有知识,识大体,能从每一件事物中追求至理,即使是像冷子兴所言,他也是一种穷追至理的一种表现。

    第三,悟道参玄。宝玉的一些思想,很接近禅宗。他追求平等,从不将家中的下人看做下人,从不轻视穷人,相反他对他们很有同情心。这就和这个家族中,这样的社会的上层人物不同。不是有一会他也参起禅来了吗,最后不是悬崖撒手了吗?所以,宝玉有其自然的一面,有其浪漫的色彩。

    现在再看论据,这论据可分为三层。自“天地生人”到“恶者之所秉也”可为第一层,自“今当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到“发泄一尽始散”可为第二层,剩下的是第三层。

    这第一层论据是引古人之例,用“大仁”与“大恶”的两个极端来说宝玉所具备的双重人格,并言宝玉这与众不同,进而来说宝玉被众人所错看。第一句“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就点出来了,宝玉就像这两大极端之人,绝不是众人所想的那样。第二句“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这句话让人很费解,这到底说宝玉是大仁还是大恶?看下文,这是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