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一百三十章 单于夜遁逃,大雪满弓刀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 单于夜遁逃,大雪满弓刀终 (第12/13页)

则非同一般,尤其是与杨彪,马日磾等人亲善。

    蔡邕曾与杨彪、马日磾(di)等人共同撰写(续写)国史《东观汉记》,而杨彪与马日磾因为关中出身,都是董卓身边的红人。

    故此,云某称杨彪与蔡邕私交甚笃,并非言而无据。

    复征(卢植)拜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后汉书卢植传》

    杨彪是弘农门阀,前文已述;

    马日磾则出身三辅(扶风),很受凉州集团的敬重。

    蔡邕被杀时(192),马日磾曾奔走求情;

    李傕秉政时(192-195),马日磾亦曾亦太傅身份(上公)出使关东,和解义兵。

    太尉马日磾驰往谓(王)允曰:“伯喈(蔡邕)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后汉书蔡邕传》

    太傅马日磾,杖节安集关东(劝诸侯罢兵)。--《吴书孙讨逆传》

    如果考虑到马日磾的籍贯(扶风)与黄琬的仕宦履历(右扶风)相吻合,二者之间或许又有旧交。

    董卓提拔黄琬为三公(见前文),或许亦有此考虑。

    总之董卓集团,大抵是一个通过“乡党”与“仕宦”为纽带结成的政治团体。因此蔡邕受到董卓的殊遇,也合情合理。

    
    董卓与蔡邕关系极佳。从“三互法事件”即可见一斑。

    所谓三互法,即禁止本州人牧本州,禁止本郡人治本郡。

    互为婚姻者,亦不得交互在对方州郡为官。

    说得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