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二五节 曾经相似一幕 (第3/4页)
平县现任县令郑公明。 “郑兄!”非官时,刘安依旧称郑公明为郑兄。 郑公明回了一礼:“刘兄。” 两人在路旁由禁军士兵临时搭建的折叠棚子内坐下,王曾陪在身旁。来自咸平县的周良与吴铁两人站在棚子外。 跟着刘安身边的禁军只有三百人,其余的四千七百人会在明天才出发。 刘安不是去打仗的,带兵只是为了预备万一。 郑公明坐下之后说道:“刘兄,咸平县现在房价已经接近汴梁城,有先例,上县并下县。我们可以申请扩县,将下县的村镇并入咸平,若再扩大,便可提请升州。” 刘安看了王曾一眼。 王曾摇了摇头。 郑公明问:“王兄有何见解?” 王曾说道:“咸平县以官家年号为县,并非是为了让谁升官发财的地方,这里便是天下表率。你大可直接到汴梁递交上述,让周边各县前往咸平县学习,提升各县自身实力,扩县并非上策。” “刘兄也这么想吗?” “是,这里就是一个给天下的表率,所以没必要扩大,你若想升官,我保你六品县令。” 刘安这话不是虚的。 大宋的县令最高是正七品,最低是正八品。 六品已经是州官了,下州的州官就是正六品。 郑公明起身施了一礼,出来当官图什么,说不想升官是假话,没有人会为了梦想而不顾生活,郑公明现在已经成家,他也有家室要养活的。 刘安点了点头算是回礼。 郑公明又说道:“我出重赏,重赏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