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九七节 真真假假传的很快 (第2/4页)
有,存水的水池,存水的木桶,还要引活水入营……” 老校尉就这么算着。 骑兵需要的营盘更大,十万禁军拉开了驻守,这里需要一个县这么大的地盘。 那么银山有多大呢? 紧接着,一条小道消息不知道从何处传出来,据说是来自嵩山,有个商人无意中听到的。 据说是,寇相公派人去找银匠查问,最大的炉一天可以炼多少银。 大宋最大的银炉,一炉可以装二十石银矿石,用灰吹法三天一个大循环,平均一天可以炼七炉,依大宋原先许多银矿的出银率,八石矿出七两银来计算,那么一天约在七斤半的纯银。 而寇相公派人问的是,三百只炉大概什么时候能造出来。 那么,商人的推算就是,炉不可能满负荷使用,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清洗,就要整修。只有每天出银至少十五石,否则根本不需要三百只炉。 这个数字是错误的。 因为刘安给的推算是一年约千石,也就是差不多五十吨的产量。 可张齐贤用羊汤胡扯了一把,寇准脑袋给张齐贤搞乱了,认为一天就可以产一千多斤银,也就是十石,把这个数据再翻了三倍。 而寇准派出去的人想的是,这炉运到海外,万一损坏了没有办法及时修理怎么办,所以加一倍的量备足,万一有损坏的还有其他的炉可以用。 所以加一倍,再取整。 这就是三百只炉。 按这样算下来,日产量从商人嘴里传出来的就是,每天至少十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