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_第九十一节 一笔一笔又一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节 一笔一笔又一笔 (第3/4页)

可明白,此县县名的用意?”

    “明白。”

    以年号为县名,若这点都不明白,郑公明也没资格作这一任县丞。

    刘安又说道:“乐姑娘的事,待你作出些成绩。你要明白,乐姑娘现为宫中女官,有些手续还是要走的。”

    “明白。”

    郑公明什么都懂,唯一猜不到那场戏的真相。

    “三大工坊,玻璃坊、火药坊、织机坊。这是官家的产业,我为兵部侍郎、秘书正监、崇正殿学士,县内的事情不方便亲自去办。你要作的头一件事是修河道,而后建码头。划出地皮给商人们建坊。”

    “咸平县是以镇提的县,土地有限,你要好好规划。”

    郑公明问:“那么,依正监所示,土地多为商用,县内原本就不多的土地如何耕种?是要放弃耕田吗?”

    “不,非但不能放弃,还要大搞。但不是要种多少田,而是为天下作一个示范。以畜牧积肥以肥田,以耕种的废弃物养猪羊,这一套你要好好研究,请教有经验的农工。这是官家为天下作的示范,这是富民之路,再辛苦,再难也要办好。”

    “是!”郑公明感觉压力山大。

    刘安又说道:“会有不少于三十名举人与你同去。有功者,官家会赐同进士,若有心科举,明年恩科也不会误。”

    “是!”

    刘安没说太多。

    就是想着,把路子指好,让他们自己去发挥。

    就拿眼镜来说,从尝试到成功,没多少刘安的功劳,是老工匠带着徒弟与小工作日以继夜辛苦研究才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