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靠吃瓜成为香江首富[九零] 第19节 (第1/3页)
她刚从温荣生那里要到四百六十万,现在可不缺钱,印刷量定为十万份都是她保守了。 温月肯定说道:“没错,十万份,你今天联系他们,让他们六点以前给答复,过时不候。” 印刷数量增加,广告费用自然也要增加,而且这都不是倍增,增幅三倍还有多的。温月圈的那些广告商开价本来就不低,突然跟他们说广告费要翻几倍,还得六点前给答复…… 黄志豪问:“这时间是不是太紧张了?” 温月说道:“新一期的报纸明天早上就要上市,我给他们的时间已经非常宽裕,” 他们报业的报纸确实是每周五上市,因为调整了薪资制度,所以这周大家都很拼,虽然没有挖到特别大的新闻,但足够撑场面。 就是数量稍有欠缺,估计还要找同行买点新闻凑数。 只是……黄志豪为难地说:“温小姐,我们新一期的报纸想要卖到十万份,估计有点困难啊。” 别说十万份,三万份都够呛。 他没有在电话里立刻答复那些广告商,就是这个原因,心里没底啊! 但想到过去几天打交道,黄志豪又觉得温月不是那些眼高于顶,瞎说瞎干的纨绔子弟,她敢让他印十万份报纸,心里肯定是有把握的。 想到这里黄志豪眼睛一亮:“难道温小姐您手里还有大新闻?” “确实有条大新闻。” 温月边说边从包里拿出信封,黄志豪打开后依次看到一份亲子鉴定、又一份亲子鉴定,两张照片,还有三卷磁带。 打开亲子坚定,客户信息并不全,只用a、b、c代指,其中a和b非父子关系,b和c被确认为父子。 黄志豪瞬间想歪,眼睛渐渐睁大问:“这两份亲子鉴定……不会是您家里人的吧?” 不是吧不是吧? 养一个孩子不是亲生,再养一个孩子还不是亲生,首富头顶那得多绿啊! 再是肥羊也不能逮着他一个人薅啊! …… 刘兆康是粤省人,战争时期随父母逃难来到香江。 童年和少年时期他一直跟随父母住在寮屋区,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没那么贫困,他印象最深的,是糖水煮开飘散后甜滋滋的味道。 成年以后他曾出去做工,但因为文化程度一般,做不了太轻松的工作,挣的人工也只能勉强糊口。 混到三十上下,他仍旧一事无成,又因为父母年迈,终于下定决心回到家里的糖水铺,并在父母的帮助下结婚生子。 其他工作他做得普普通通,但在制作糖水上很有天分,成家立业后,他很快把糖水铺开出寮屋区,开到了旺角、油麻地、尖沙咀这些商业中心。 如今他名下的刘记糖水已经开到八家,在香江已经算小有名气,几家铺子每天宾客盈门,流水少说有上万。 他也摇身一变,从糖水康变成了刘老细,并在香江岛上买楼置铺,可谓功成名就。 但人心总是不足,刚接手糖水铺时,他想的是能把铺子撑起来就好。等真把铺子撑起来,他又想要是能把糖水铺开出寮屋区该有多好?可等铺子开出寮屋区,他又想多开连锁店,想变得更有名气。 可是近两年,刘兆康明显能感觉到糖水铺的发展已经停滞,香江年轻人似乎更偏爱丝袜奶茶和各种西点。 喝糖水?那是老古董们才干的事! 他要怎么做,才能让刘记糖水变得更有名呢? 打广告? 去哪里打?电视,杂志还是报纸? 电视广告先不提,那是一秒几十万的东西,就算他把房产铺子都卖了,也打不起几次广告。何况铺子都卖了,他再打广告有什么用? 杂志和报纸广告要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